Search

  • Share this:
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4397176/
 
「好,不管是什麼電影,第一幕都是很重要的,如果第一幕很無聊,那就無法引起觀眾的興趣了。我身為導演,第一幕總是讓我傷透腦筋,再加上這是我第一次執導的電影,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。我想要先提一件事,那就是驚悚懸疑片,我們在拍攝的途中,就推測這部作品完成後應該會被歸類為驚悚懸疑動畫。
 
其實我沒有拍驚悚懸疑片的打算,不過還是有人會幫你貼上標籤,雖然從製作時到現在,我都沒有做成驚悚懸疑片的打算,但是知道完成後大概會被這樣歸類。當初本來是要做成OVA,一般來說,租動畫回家看的人,應該是周末去逛出租店,看到看起來有點恐怖好像很寫實的動畫,然後才租回去的。拿回家想看的時候,一看到這個片頭可能會以為租錯了吧。」
 
「我一開始也以為是這種動畫片,以為是這種戰隊電影。」
 
「我就知道。那妳算是一個好觀眾。這種反應就是我想要的。」
 
「剛開始我的確有這麼想過。」
 
「是會這樣沒錯,這也是這一幕的目的之一,讓觀眾懷疑這是給小孩子看的。雖然是給小孩子看的,不過指的是那種大朋友。我想拍的是這樣的電影,那也是我的打算之一。同時,如果是真人的話,這服裝底下一定會有人。我想表現的是,他們戴著『mask』。」
 
「這件事和整部電影有關嗎?」
 
「沒錯!看來妳的理解能力蠻高的。在電影的開場,電影也算是一種創作,例如論文,聽說妳現在正在為論文煩惱是吧。寫論文前先要寫摘要,告訴大家作者要寫的內容,一開始會先寫出來的吧,這就是這裡的目的,告訴觀眾接下來是關於『面具』的故事。」
 
「這是因為希望觀眾注意到這點所以才這麼安排的嗎?還是只是導演您想要知道...只要您自己知道就好嗎?其實,我根本沒發現這一幕的意義。」
 
「沒注意到也沒關係,這種地方,會表現出製作者在拍攝時採取的是什麼態度。對觀眾來說,只要在看第二次的時候覺察到就可以了。面具也叫persona,妳知道persona是什麼嗎?」
 
「是角色的意思吧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。」
 
「是的。那是拉丁文,原本是拉丁文。英文叫person,personality這個字就是從persona過來的,語源是persona。也就是除了有面具的意思外,還有從中流露出的個性與人格。想要強調這些意思,也就是要告訴觀眾,《Perfert Blue》這部電影,故事是在描述關於人所戴的面具,將這種複雜的意涵,透過這給小孩看的特攝片傳達。
 
雖然這麼做沒什麼意義,不過,我在製作時的確有這個想法。被這幾位戰士打倒的角色叫『King Bug』,這個名字是從bug(程式錯誤)來的,意思是程式錯誤之王,也就是說他們的戰鬥,是為了維護網路的和平與秩序。也就是說,活在閃光燈下的主角,因為錯誤的出現,即惡劣的歌迷,因為不正常的歌迷害得主角的人格產生許多錯誤,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涵。
 
但是,觀眾當然看不出來吧。不過只要抱著這樣的想法下去拍,無論面對什麼問題我都能自信滿滿的回答,畢竟導演會被問很多問題,像是某一幕有什麼意義之類的。
 
當被工作人員這麼問時,因為製作動畫是很辛苦的事,當我刻意挑這麼難的表現手法時,就可以告訴他們我的意圖,這是為了不讓自己沒話可說。不過我現在想到的是假借占星術亂掰的人(笑)。但我在製作時心裡真的有這些盤算。」
 
「所以每一幕都有導演的意圖存在,任何場面都有導演的意圖。」
 
「沒錯。動畫這種表現方式,如果不畫就不會有東西,如果是真人電影有時候還會不小心拍到一些東西,導演當然是抱著某些意圖在拍的,但是,就算是抱著什麼意圖,例如朝天空拍的時候,總不能說雲的形狀也是導演的意圖吧。動畫的話就全部都是了,沒有意圖的東西就不會出現,雖然會有些沒處理好的畫,也會有搞砸的地方,基本上都必須刻意去畫出來,沒有的話根本沒辦法畫。」
 
「那您在畫漫畫時,也是每一格都抱著這種念頭嗎?」
 
「剛開始只能算是不小心畫了出來,等到積累了一些經驗,才發現所有表現都必須要有想法才行,才能漸漸畫出嚴謹的畫。」
 
「原來如此。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時常不務正業,座右銘為村上春樹的「只要十個人中有一個人成為常客,生意就能做起來。」 聯絡請寄至email。
View all posts